研究室简介
主要从事全省重大及突发性经济作物病害的基础研究、发生规律、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;经济作物病害诊断、鉴定、发病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;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监测预警技术研究;经济作物抗病性类型品种的鉴定及抗性机制研究;经济作物病害生理小种监测与品种抗性变异监测;经济作物病虫害综防技术研究及抗性基因转育工作;新型农药室内生物测定、田间药效试验及安全性评价;经济作物主要病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;植物寄生线虫与植物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土传病害研究。
研究队伍
研究室现有科研人员10人,其中博士5人、硕士3人;科研人员中,研究员4人、副研究员5人;硕士生导师5人。
研究方向
1.经济作物病害诊断、鉴定、发病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;
2.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监测预警技术研究;
3.经济作物抗病性类型品种的鉴定及抗性机制研究;
4.经济作物病害生理小种监测与品种抗性变异监测;
5.经济作物病虫害综防技术研究及抗性基因转育工作;
6.新型农药室内生物测定、田间药效试验及安全性评价;
7.经济作物主要病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;
8.植物寄生线虫与植物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;
9.土传病害研究。
科研条件
现有经济作物病害实验室(I)(II)(III),温室2间100㎡,并拥有冰箱、恒温培养箱、人工气候箱、分析天平、各类显微镜等;在省内不同生态类型区设有试验、示范基地。
在研项目
近年来承担的国家、省部级主要科技项目:
1. “马铃薯免疫调控和物理防控综合技术集成及应用”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
2.“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减氮控磷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”,甘肃省重点研发项目
3.“党参根腐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、示范推广与人才培养”,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
4.“甘肃春油菜农药减施综合模式建立与示范”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
5.“当归枸杞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”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
6.“木贼镰孢产玉米赤霉烯酮合成酶基因鉴定与功能研究”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
7.“甘肃梨树腐烂病菌种类组成及致病力分化研究”,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
8.“全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病虫害轻简化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”,甘肃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民生科技专项
9.“蔬菜重大病虫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”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-“北方蔬菜重大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”
10.“草莓农药化肥减施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”,甘肃省科技厅技术创新引导计划
11.“禾草内生真菌调控饲草大麦生长发育机制研究”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
研究成果
1.“当归麻口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”2016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(主持)
2.“甘肃省葱蒜类作物腐烂病害研究与防治”2017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(主持)
3.“一种当归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”2019年获甘肃省专利一等奖(主持)
4.“优质、多抗、耐贮运金城系列西瓜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”2021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(协作,单位排名第5,参加人排名第3)
5.“甘肃省马铃薯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”2021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(协作,单位排名第2,参加人排名第3、6)
6.“春油菜区域增产模式攻关新技术推广及新品种选育”2021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(协作,参加人排名第4)
7.“西北地区马铃薯重大土传病害发病机理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”2021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(协作,参加人排名第7)
8.“青稞土传根腐类病害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应用”2024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(主持)
9.“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构建与应用”2025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(主持)
国内外交流
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,同时也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所作学术报告。
社会服务
本研究室以专业研究为基础,积极服务于企业和社会,开展对外开发、技术合作、技术转让和服务,科技培训,真正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。
1.经济作物重大病害可持续控制技术咨询与服务;
2.经济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警技术咨询与服务;
3.爆发性、突发性病害应急控灾技术咨询与服务;
4.经济作物新品种抗病性鉴定评价;
5.科研成果及产品的技术转让;
6.高新农业技术及产品推广应用。
研究室主任:漆永红(博士/研究员)13893472584